岩晃寺(台南)
岩晃寺座落於台南龍崎山貌如仰臥觀音聖像的觀音山,匯聚天地靈秀之氣,予人和風徐拂、恬淡怡然之境。此地原為一片竹林,由開山悟乘老和尚於民國60幾年以現址搭茅棚靜修為伊始,爾後前來親近信徒日益增多,茅棚窄小不敷使用,是以順應時節因緣,於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四月八日啟建大雄寶殿及各殿堂,且於民國79年(公元1990年)四月八日舉行大殿佛像安座開光儀式。問及寺名由來,其弟子告之因老和尚不識字,有次參訪日本佛寺得靈感而來,且因「晃」有日光遍照之意。

高50尺觀音立像是龍崎觀音山地標
民國89年(公元2000年),依光德寺淨心長老剃度出家的悟乘老和尚因年屆八十高齡,考量到寺廟之弘法利生必須永續經營,故傳賢而不傳徒,敦聘千佛山依白雲老禪師剃度出家的智瀚法師(時年四十歲)為第二代住持,亦獲得白雲老禪師的全力支持,晉山時千佛山本山及各支道場師兄弟皆前來祝賀。

大殿前景

入口處

住持智瀚法師
岩晃寺因住眾人手不足,舉凡寺務的規劃、打理,智翰法師皆事必躬親,寺內除大雄寶殿、觀音殿、圖書館、客堂、齋堂,前庭設有鯉魚池及十八羅漢雕像,遍植花草樹木、一片綠意盎然。八八風災十,後山納骨塔多有毀損,拆除後刻正興建彌陀殿、功德堂等,為了取得合法建照,歷經多年土地變更程序,耗費諸多心力、人力經費,而且是常住師父親力親為,備極辛勞。

正面外觀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

觀音殿

藥師殿

地藏殿

十八羅漢

知客室

五觀堂

殿前走廊
更由於住持法師喜好藝術作品,因此齋堂的桌椅及藝術古佛文物等隨處可見,觀之賞心悅目。除了忙於岩晃寺的建設寺務,智瀚法師仍不忘弘法利生,每星期奔波於台南講堂、安定區港口講堂、高雄仁武法雨寺等地固定講經授課,往往清晨出門,返回岩晃寺已是深夜,為法忘軀的精神令人感佩!

鯉魚池

庭院休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