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龍華山大觀寺(新北)

龍華山大觀寺(新北)
*
枝葉扶疏
*
四周群山環繞
*
雨水充沛、樹木蒼鬱

新北市雙溪區是一個群山環繞、雲天遼闊的地方,這裡雨水充沛、澗流潺潺、樹木蒼鬱,萬物展現生機,在這個彷如人間勝境的地方,有一座老實修行的道場—龍華山大觀寺。在這裏不論是清晨的雲霧缥渺,或者是黎明的日出美景,在在有著「叢林道場」的風範,置身其中,著實令人感到「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法身」,就連陣陣飄拂的輕風,亦沁人心髓,時時激發著行者—提起正念。  

*
北方宮殿式建築風格<
*
建築風格表現出平衡穩重的秩序感

大觀寺興築於民國72年,由住持悟修老和尚率弟子開山建立,老和尚出生宜蘭,生性平實,初皈依普光法師,並隨學唱誦,在法味的洗滌薰修下,民國69年(公元1980年)禮高雄日月禪寺圓宗長老剃度為師,初期於基隆創立「慈生佛堂」,教導梵唄,帶領信徒共修,後因信徒日增、空間不敷使用,乃依夢境所示,擇購此雙溪海拔100多公尺之幽靜山林,興建念佛堂,接引當地民眾信佛念佛。

民國72年(公元1983年)因緣成熟創建大觀寺,老和尚直誇讚「雙溪真是好地方,村民安和樂利。」老和尚的慈悲和善也自然成為道風,平日即倡導以「平常心、慈悲念、老實修、歡喜行」作為四眾弟子修行的方針及準繩,「學慈悲、行懺悔,慈悲無障礙、懺悔得安樂」是勉勵大眾的嘉言,「不求名聞利養,隨緣度眾,落實佛法,老實修行」更是弟子們努力修學的方向與目標。

*
伽藍菩薩

建寺之初,有人曾有條件的願在經濟上作後盾,但遭婉拒,因為老和尚確信:「積沙成塔,眾志成城」,三寶福田應是屬於十方大眾的,而非少數人所專有,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學佛修行是不分貧富貴賤的。因此在大觀寺沒有所謂的大護法,每一個人都是大功德主,正所謂「發心功德平等無二」,因為每個發心的當下都是最珍貴的。

*
大殿供奉三寶佛
*
光明燈
*
韋馱菩薩

寺內建築方面,大雄寶殿、念佛堂、地藏殿皆已完成,大殿內莊嚴的三寶佛像,令人景仰讚嘆,寺中其他建設雖未完成,但對於弘法利生的工作,二十幾年來從不間斷,老和尚認為寺院能否完成,視因緣而定、不必勉強。每月舉辦禮懺共修、息災祈安、報恩法會、八關齋戒、佛七、禪修、結夏安居等等,此外,尚 有不定期舉辦的醫事、義診、社會福利各級院校及兒童冬、夏令營…等等。透過各項活動的舉辦來幫助眾生淨化三業,使家家和樂、社會安定、人人正信,此一靈山聖境,實為修行寶地與心靈的依歸處。

*
多功能教室
*
寺務處

近年,老和尚已逐漸將寺務交由第二代弟子負責,現任住持自性法師自高中畢業後,即隨師父在此開山建寺,前些年,寺方建築告一段落,再入華梵大學就讀大學及研究所,也因此熟識佛像油畫名家陳世宗老師,及基隆研露書會等書畫藝文人士,大家因為喜歡這裡自然天成的環境,而主動定期輪流在此展出書畫作品,因而設立了文化走廊及教室,加上師父講經說法,讓佛法結合文化藝術、陶冶心性。祈願大觀寺之晨鐘暮鼓幽遠無際,發人深醒,破昏憒,斷愚癡,開智慧,使眾生於世出世間隨處皆成善緣,也祝福大觀寺整體建設早日完成。

*
悟修老和尚和弟子自性法師
*
文化走廊
*
齋堂
*
念佛堂
*
念佛堂外迴廊
*
整體建築巍峨莊嚴
TOP 護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