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金山寺(新北)

金山寺(新北)
*
金山寺外觀

 

位於九份頌德山的金山寺,創於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原為龍華齋教道場,系出台灣四大法脈月眉山靈泉禪寺,由溫士儀居士(法號德禮,依止月眉山靈泉禪寺開山住持善慧和尚為師)及江阿妹居士(法號普聖,皈依月眉山靈泉禪寺第二代住持德馨和尚為師)父子倆人結廬創建,部分土地係台陽礦業公司董事長姓家族捐獻,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近百年來伴隨著居民從淘金、採礦到沒落,回歸平靜後再成為今日著名風景區,為北台灣的佛教名剎。

*
民國45年副總統的陳誠先生賜清淨莊嚴匾額
*
現任住持修熏法師

第一任開山住持普義法師,依止月眉山靈泉禪寺第三代住持德融和尚為師,二十四歲始接任寺務,隨後至台北曹洞宗別院授在家菩薩戒,之後入靈泉禪寺禪林研究佛學,畢業後二度赴日本曹洞宗本山—永平寺參學。台灣光復後,著手擴建拜殿、廂房、圖書室及講堂,民國45年(公元1956年)獲當時副總統陳誠先生賜『清淨莊嚴』匾額(現懸掛於殿門上),民國62年(公元1973年)重建大殿,寺容漸具莊嚴佛教梵剎,民國64年(公元1975年),時普義法師六十三歲,赴樹林吉祥寺受具戒,後退隱並將寺務交其方外女—修熏法師接任,之後獨居於寺剎後方花園內小屋中,專心修禪用功至終老。

第二代住持(現任)修熏法師,十九歲就讀靈泉禪寺正覺學苑,二十歲禮隆泉和尚座下披剃出家,經研三年教理基礎,民國56年(公元1967年)至台中慈明寺受具足戒,後至基隆寶明寺、羅東菩提寺,熏習叢林生活及領導蓮友共修,民國62年(公元1973年)赴香港九龍「竹圍覺蔭園」並於九龍中醫學院就讀,民國65年(公元1976年)接任住持。修熏法師受正統佛教理念,對過去民俗兼龍華混合、諸多不適佛教方式進行改革,除保存優良民俗傳統,如地方信仰一年一度的觀音大齋會,更積極發揚正信佛教,以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大雄寶殿主祀華嚴三聖,建立專修道風。民國66年(公元1977年)起,每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初八,舉辦華嚴共修法會,至今從未間斷;民國77年(公元1988年)起,每逢初一、十五早上,禮拜大悲懺,每月第二星期日,為信徒傳授八關齋戒,弘揚佛教律儀,引導信眾正信。

*
五分德圓
*
大雄寶殿
*
圓通寶殿
*
寺前石象(鎮寺吉祥之物)
*
寺前石獅(鎮寺吉祥之物)

經多年歲月景物,寺宇漸破舊剝落。民國90年(公元2001年),修熏法師及信眾決議,將寺剎全面拆除重建,承蒙十方信眾大德諸多護持,鼎力捐助,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竣工,落成之日海內外高僧雲集,瑞芳小鎮佛光燦爛熱鬧非凡,煥然一新清幽的新寺宇,莊嚴殊勝,成了北台灣休閒與修行最佳道場。

修熏法師從民國68年(公元1979年)迄今,多次擔任國內外寺剎及大陸等地傳戒工作,一路走來從引贊師父始至教授阿闍黎、尼部開堂大師父等職務,培訓出很多優秀戒壇師資人才,深受教界肯定,民國95年(公元2006年)榮獲聯合國佛教傑出婦女獎,在泰國接受表揚,為僧尼楷模,更增添金山光耀的歷史一頁,而金山寺收藏著豐富戒壇文物法寶及珍貴的律學典籍儀軌資料,也於同年在寺中展出,被稱譽為教界之創舉。

*
24尊天浮雕
*
2015年有感風災嚴重.贈送環保局抓斗車

民國104年(公元2015年),蘇迪勒颱風過境台北,造成北地區災情慘重,卻因瑞芳區僅有一輛回收車而導致無法及時清除大型垃圾,金山寺遂捐助一輛最新型的抓斗回收車予新北市政府,另也捐贈三千多坪綠地予瑞芳區公所興建運動公園,相較法師長住道場至今仍使用木材燒火、力行簡樸僧團生活,推動利他事業的精神實在令人感佩!

TOP 護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