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遠寺(南投)
%E8%88%87%E5%A4%A7%E5%BC%9F%E5%AD%90%E6%85%88%E5%AF%AC%E6%B3%95%E5%B8%AB(%E5%B7%A6%E4%B8%80).jpg)

承遠寺創辦人俊仁法師,祖籍馬來西亞,民國57年(公元1968年)來台就讀佛光山東方佛學院,民國58年(公元1969年)依麻六甲青雲亭金星上人座下剃度出家,畢業後即長駐台北弘法度眾,民國67年(公元1978年)收大弟子並賜法號慈寬,每周定期於信徒提供的台北八德路「清涼蘭若」講授佛法,四十餘年不輟,並長年致力於推廣自然生態保護,依菩薩利他誓願,竭力推動公益慈善事業。
民國77年(公元1988年),法師經信徒轉介於南投國姓鄉北港村購買土地,民國83年(公元1994年)創建承遠寺,除紀念淨土祖師南岳承遠大師,更意謂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佛法傳承,建築材料及工法建築皆遵循自然生態,採綠建築方式,於庭園空地種植樹木、花果、蔬菜,帶領常住師父親力親為,九二一地震前後分別蒙莊敏寬及戴啟維二位建築師全心投入,陸續完成大殿、寮房、教室及活動空間等建築,將前後不同時期的建築以造景區隔,移植開墾馬路被棄置之樹木及撿拾石塊砌牆,力求維護自然環境,絕少破壞,師徒歷十年努力,方成就此一莊嚴淨土宗比丘尼道場。

建築材料及工法皆遵循自然生態

外牆使用節能通風的空心磚

依山形地勢而建

承遠寺首要目的是作為自修之用,對寺內常住弟子固定講授佛法、對外每年分春夏秋冬定期舉辦四次佛七法會,弘揚佛法教導行善佈施,積極參與投入公益事業,長期贊助荒野保護協會及各殘障福利機構,如九二一地震捐助南投縣政府賑災款壹佰萬元、伊甸殘障車一部及捐助中華佛寺協會、藝術團體優人神鼓等…,亦為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越南一行禪師及其隨眾來台弘法時,唯一休息住宿之道場,令一行禪師讚揚為幽靜禪修之地。

藝術品陳列

陳設細緻優雅

偏殿

教室

教室外空間

民國91年(公元2002年)取得寺廟補辦登記,民國98年(公元2009年)在中華佛寺協會引薦的楊賢德博士協助下,完成土地變更為宗教用地的合法程序,唯俊仁法師為馬來西亞籍,故登記慈寬法師為本寺住持,寺內常住十人,也有來自菲律賓的照測法師,訂有自修功課,大寮工作每人輪流,連俊仁法師也不例外,嚴謹的共同規約,令僧團和合上下一心。

草木扶疏

整體建築力求維護自然環境,絕少破壞

現今社會大眾普遍渴望得到心靈教誨,環境清幽的承遠寺為非常適合清淨修行之場所,寺內最主要之建築為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四眾弟子念佛靜坐、課誦共修之所,僧信於大殿內早晚課誦、修習佛法、精進不懈,作為弘法度眾生之助緣與方便,「秉持佛陀慈悲為懷之心胸,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之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承遠寺開山以來,始終如一的路,承遠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教化人心、啟迪人性的良能,期望能促進社會安和樂利、教導端正禮俗、捨惡行善、離苦得樂以成就佛道—學習佛的智慧慈悲,得到心靈歸趨的極樂淨土。

簡樸陳設

殿內環境素雅

群山環繞

寮房

大雄寶殿是四眾弟子念佛靜坐、課誦共修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