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寺(台中)
- (04)2687-2744
- 437台中市大甲區金華路32號
- 釋迦牟尼佛

正面外觀

寶勝塔

寺前鐵路經過
金華寺前身為「金華堂」,創建於清光緒13年(公元1887年),原屬齋教龍華派與金幢派,因位於大甲街區海線縱貫鐵路的東邊、后里台地的西座小山下,又名「鼎山巖」,初時由鎮上篤信佛教人士為自修及弘法覓地興建,惟當時限於經費,建築因陋就簡,直至民國41年(公元1952年),延聘后里毘廬寺知客正定法師晉山任住持駐錫後,才開始規劃充實各項設施,並改名「金華寺」。
民國58年(公元1969年)著手興建「寶勝塔」一座,歷時三年才完成,許多屬於毘盧寺法脈的寺院,都有與毘廬寺相似的寶塔,彷彿在述說他們與毘廬寺的淵源,外型為仿羅馬式圓頂型的白色柱體,塔頂供奉佛像、塔內寄存善信靈骨。

為宜蘭著名佛雕師翁松山所雕
民國64年(公元1975年)七月興建講堂以供講經弘法之用,又因原有舊堂簡陋,無法容納日益增加之信眾,在十方善信贊助之下,於民國73年(公元1984年)八月開始重建大雄寶殿,一樓圓通寶殿奉祀觀世音菩薩、藥師佛,出自宜蘭著名佛雕老師傅翁松山之手,莊嚴素樸,是金華寺最原始佛像,當地人稱『唐山觀音佛祖』,二樓大雄寶殿恭奉釋迦牟尼佛,為台北大稻埕廬山軒陳祿官(樂觀師)所雕,配合早年磨石子地板,呈現神聖莊嚴、清靜肅穆、古色古樸的台灣古剎風貌,於民國79年(公元1990年)三月舉行落成典禮。

一樓圓通寶殿

建築莊嚴素樸

為台北大稻埕廬山軒「樂觀師」所雕
金華寺為苗栗大湖法雲寺派下之尼眾道場,現任住持圓懿法師是大甲鎮人,出生佛教家庭,祖輩多人與金華寺淵源深厚,廿四歲禮法聰(觀如)法師剃度出家,曾就讀福嚴佛學院,為第三屆校友,家裡最小的妹妹大安法師也在金華寺出家,與圓悟法師三人打理內外、合作無間,除領眾修行、綠化環境,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定期關懷弱勢學生,捐助附近學校如大安國中、永安國小、外埔高中、大甲高中、創世基金會、世界展望會、正勤社…等,亦鼎力支持中華佛寺協會重建網站,期透過網路讓道場資訊及寺院行政案例更廣為人知。

二樓大雄寶殿

庭院樹木枝葉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