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靈濟寺(金門)

靈濟寺(金門)
*
「慈光普照」-道光乙未年(1835)
「靈光不昧」-道光丙申年(1836)

靈濟寺舊稱「觀音亭」,約肇建於唐朝貞元20年(公元804年),是金門第一古剎,宋朝景炎2年(公元1277年)曾整建,明朝萬曆25年(公元1597年),金門第一才子許獬榮歸故里,惜寺年久傾頹,鳩資擴修,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又鳩工增建,奠具現今規模,永曆7至11年(公元1653至1657年)延平郡王反清復明時,常蒞寺默禱河山重光,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十二月,寺外的民房失火延及寺亭,佛殿內忽湧出靈泉引灌,寺內因而無恙,後由地方人士倡議重修並改名「靈濟寺」,以記這段「靈泉普濟」之事。

*
屋脊上書寫著歷史
*
金門古地名(浯江)窗聯

本寺以觀世音菩薩靈驗而聞名,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92年),福建南安淨圓瑞發禪師曾住持本寺,講經說法、導人向善,民國3年(公元1914年),島上盜賊為亂,居民多向海外發展,寺務由盛轉衰,民國38年(公元1949年),本寺被徵用作為反共抗俄之據點,直到民國53年(公元1964年)才歸還,禮聘惟德法師擔任住持,勸募重修維護古蹟以闡揚佛法,並於二樓增建鐘鼓樓。

*
「慈雲廣被」-道光甲申年(1824)
「南方月朗」-同治甲子年(1864)
*
「紫竹蔭濃」-道光戊戌年(1838)
「慈悲靈感」-光緒甲午年(1894)

 

建築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右鐘鼓樓,牆身材料為紅磚,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拜亭出簷深遠,斗拱雄渾有力,有唐宋時期建築風格,大殿的供奉觀世音菩薩為唐代紅土、旁祀的十八羅漢為宋代黑土、寺內多塊匾額為清朝文物,見證靈濟寺的歷史。
 

*
住持惟德法師
*
主祀觀世音菩薩
*
大殿兩旁十八羅漢

惟德老和尚於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出生在江蘇,兒時跟隨慧開老和尚學習,後就讀江蘇常州天寧寺佛學院、上海興慈中學、交大附中、交大鐵道學院,讀書時曾當記者,文筆極佳,十七歲出家,民國38年(公元1949年)還俗從戎,加入青年軍跟隨部隊來台,民國43年(公元1954年)部隊移防金門而結識太武山海印寺式建法師,民國51年(公元1962年)式建法師圓寂,金門防衛部有鑑於歷史悠久的海印寺需要一位懂得佛教禮儀的出家人來住寺,遂函調惟德法師,於民國52年(公元1963年)奉准退役接任海印寺住持,同年故總統蔣公蒞臨海印寺,惟德長老向蔣公建言,金城有間靈濟寺被軍方占用,希望軍方能歸還,後軍方從善如流搬離金門廟宇、祠堂與古厝,惟德長老受聘擔任住持,補繳了靈濟寺的土地稅、取得土地權狀且將所有權人變更為靈濟寺,同時進行整修工程,自此落腳寺中講經弘法,也透過熱心公益、舉辦法會等活動,及多本著作來弘揚佛法,備受眾信徒愛戴,有機會到金門時,可造訪充滿故事的靈濟寺。

*
(左一)靈濟寺旁之「邱良功母節孝坊」為國定古蹟,有「台閩第一坊」之稱、(左二)彩繪香爐、(右二)彌勒尊佛、(右一)韋馱護法
TOP 護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