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劍湖山慈光寺(雲林)

*
阿育王柱

慈光寺由第一代住持慶妙老和尚於民國56年(公元1967年)所創建,僅一間簡陋磚房,當時地處偏遠,一片荒蕪,雜草叢生,蟲蛇到處,人煙罕至,民國59年(公元1970年)慶妙老和尚禮請時年廿六歲的圓教法師接任住持,從此法師駐錫於此,一開始僅師徒二人,由於當時環境、資源皆不佳,師徒倆經常處於挨餓狀態,甚至弟子幾次勸師父考慮下山遷移他處,每有此念頭,就有觀世音菩薩感應示現,於是圓教法師總是堅定信心,數十年如一日,自我修持不斷,毫不懈怠,才能夠兩度重建慈光寺。

整個劍湖山景色因著慈光寺的重建而改造了,真所謂「寶剎莊嚴了名山」,待入大殿頂禮釋迦牟尼佛聖像,突然領悟了慈光寺因禍得福,一場災難反倒成就了菩薩莊嚴道場的善因緣,莫非天意!佛像坐高十尺,由大陸江西千年老樟木、一體成型雕刻而成,雕工細緻,背面以圓形毫光襯托出層次變化,加上柔和的光線,更顯莊嚴,兩旁則是以木刻弘一大師華嚴讚佛偈為經牆,尤其配合整體以木雕建材為設計,大殿兩側鑲嵌白色水晶小佛像,供信徒點光明燈之用,既美觀又實用,且不佔空間,取代了原來那種點燃式的光明燈;慈光寺在法師們的新觀念以及翁國超設計師用心之下,有許多突破舊式建築的創新思維,尤其,在簡化人力及空間的運用上,充滿人性化的巧思。

*大雄寶殿
*
大殿兩側白色水晶小佛像供信徒點光明燈之用

三樓大悲殿也很簡潔素樸,僅供奉木雕千手觀音座像及一對佛前大燈,背面仍以木刻經牆,二樓住眾寮房,一樓兩側:右邊設有事務處、接待室、客堂、辦公室(電腦室)、會議室,左邊有圖書室、圓桌餐廳、廚房、齋堂,齋堂特別設以電熱餐台,用以保持菜食溫度,配合整齊劃一的木製桌椅及牆上懸掛的名家字畫,室外景觀是依山而建的岩壁流水,充滿宗教與藝術結合的文化氣息,在此用齋,備感溫馨;慈光寺是原地原規模重建,卻因空間設計的成功,而有不同以往的多功能運用,尤其,無論內外上下,都延續著整體一貫的設計感,無形中,也提昇了宗教藝術創作的視野,堪稱現代佛寺的代表作。

*
圖書室
*
寺前靜謐的湖畔與杉樹
*
寺務處
*
大悲殿
*
貴賓接待室
*
齋堂
*
現任住持圓教法師

 

圓教法師一向發心社會慈善或公益,尤其對教內公眾事務向來不落人後,成立廣播室—慈光之音,創立慈光慈善會、念佛會、合唱團、志工隊、文教基金會等,不遺餘力推動教育,文化藝文各項活動。

民國95年(公元2006年)十一月,帶著《華嚴經》研討班在家弟子前往韓國參訪,參訪第三天,意外造訪元應法師創立的「瑞嵓精舍」,一場無意間的邂逅,促成了一段中韓兩國因「華嚴經」結下的師徒因緣。被視為韓國佛教文物國寶,由素有「寫經通禪」尊稱的元應法師以十五年時間用金泥、墨汁手抄兩部《華嚴經》真跡,在住持圓教法師的誠摯的邀請下,民國97年(公元2008年)首度踏出韓國國門,慈光寺於三月二日至十三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不僅因緣殊勝,也為兩國佛教藝術開啟交流之門。

此外,圓教法師培育僧才不分區域,歷十年贊助大陸道偉法師赴日本求學,取得碩、博士學位,並返大陸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寺當住持(智者大師的道場)。

*
劍湖
*(左二起)住持圓教法師.會能法師.慈忍法師
*
圓教法師說「修行要在團體中磨練方可成就」
TOP 護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