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慈雲宮(宜蘭)

慈雲宮(宜蘭)

根據清代噶瑪蘭城主要歷史建築分佈圖記載,慈雲宮創建在西城門外,右首有關帝廟,今古廟後面之舊城西路即古城牆,在日據時期清光緒30年(公元1904年),日本為統治方便,以衛生為因拆除,改成道路和鐵道,古寺廟埕前為當時西門溝(今西門路)最重要碼頭「閹空頭」,水運盛行時,廟埕即成水運集貨場,人潮貨物流動熱絡、信眾香客流動多,香火鼎盛。

噶瑪蘭城七月末是普渡祭祀季,本寺是七月末蘭城內外最後一場,聯合西門四里共同普渡之主普渡寺廟,在蘭城民俗廟會中,每年辦一次最熱鬧亦是規模最大之祭祀活動。

*
「慈雲宮」匾

甲午之役戰敗後,清日訂立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清光緒21年(日公元1895年)六月廿二日,日軍強入據噶瑪蘭城,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日軍佔用本寺設立宜蘭醫院附屬隔離病房,稱本寺為「大眾廟」,然據本寺清光緒所留存木刻匾額及歷史文物刻有之名稱,本寺名為「慈雲宮」。

古寺未見有沿革,宜蘭縣史館內清代古建物歷史資料也無其詳細史實,唯有從佛殿正殿上懸掛之百餘年木匾「慈雲宮」與「寶筏渡人」,可見刻有「清光緒辛卯年春三月穀旦」字樣,推測本寺落成於光緒17年(公元1891年),另寺裡仍保有雕工之翹頭佛桌及數件清末歷史古文物。

*
對聯(右)
*
對聯(左)

民國41年(公元1952年)開始有地上權出租設定,存續期有五年,隔年起改為不定期,種下本寺地上物權至今未能圓滿解決之因;民國50年(公元1961年)歐柏大颱風豪雨侵襲蘭陽縣市,致使本寺屋頂、樑柱、後牆倒塌全毀壞,唯存左右兩面福建閩南大方塊紅磚古牆,隔年完成重修;民國62年(公元1973年)寺廟總登記,寺廟名稱「慈雲宮」未改、主祀神像變更「大眾爺」、宗教派別改成「道教」、建別募建未改、建立年代未寫明、祭典日期每年七月末,基地建物面積及其他左右兩塊建地面積所在地登記甚詳。

本寺在民國71年(公元1982年)之前有幾年無人專心管理且無實質宗教活動已逐漸荒廢,租住廟地者漸擴佔用寺前唯存空地,甚致侵佔佛殿自用,堆放私人工具雜物,更請下觀音佛祖隨便放在佛龕後面地下,環境內外塵土累積雜亂,已無信眾香客上香參拜。因緣所成,經由吳順章居士與郭啟榮議員介紹比丘尼釋彌度給當時之管理人,於民國71年(公元1982年)三月受聘正式常住到本寺,住持偕同發心信眾清理累積牆壁及地面深厚塵土、修繕年久漏雨屋瓦、為佛神像重新按金裝、每月定期共修以接引有緣者學佛、學漢音經文、恭逢佛菩薩紀念日、舉辦宗教儀式法會等共修活動,住持第一年農曆十一月即開始舉辦念佛七日,使信眾隨喜隨緣參與念佛,在彌度法師引導下,逐有信眾香客往來禮拜,學佛者日漸增多。

*
慈雲宮牆壁磚塊均是清朝時老磚及石砌基座
*
大殿供奉觀世音菩薩
*
彌度法師蓮位
*
現任住持宏霖法師

民國72年(公元1983年)再逢寺廟總登記,寺廟名稱未改、主祀神像改回「觀音佛祖」、宗教別改回「佛教」、建立年代民國前4年(公元1908年)(未實地印證)、住持登記「釋彌度比丘尼僧」、祭典日期改成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基地建物面積空白,由此可見證宜蘭縣市政府之散亂失職。

民國102年(公元2013年)彌度法師圓寂,由宏霖法師繼任負責人,原有意整頓環境並更名為「慈雲禪寺」,然遭佔用之廟地權登記於「大眾廟」名下,在佔住戶抗議下,縣政府不同意辦理「同一主體證明書」,固土地無法更名登記於「慈雲宮」名下,不僅重建整修無望亦無法更名,宏霖法師只得盡力維持寺貌,與寺裡的歷史古文物一同守護慈雲宮,見證百年歲月的無常。

TOP 護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