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寺協會

Facebook專頁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文選分享
近世的佛教—開展新視界的思想與文化
近世的佛教—開展新視界的思想與文化
作者:末木文美士

本書透過各種資料說明,在江戶時代寺檀制度下,佛教雖然受到管理,卻因為中國傳入的黃檗宗以及出版文化的蓬勃發展,而產生富有活力的轉變。

作者從中世到近世的宗教思想演變,描繪出不同以往認識的近世佛教樣貌,是佛教學術研究議題重要的史料參考。
淨地菩提子—佛光山動物之美
淨地菩提子—佛光山動物之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護生是對生命的尊重,淨地含藏萬靈,蟲蟻鳥獸亦為佛子,形體雖異,法性同存。佛教不只重視「人權」,更重視「生權」,不殺生而護生,進而倡導「生權平等」,是最合乎現代舉世所關心的生態保育,也是最積極的生命教育。

本書精選六十二篇動物文學創作,觸動著人性的溫柔與喜悅,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光和熱,獻給所有喜愛動物的朋友們。
蔬食共和國
蔬食共和國
作者:李耀堂

蔬食是未來的生活風格與料理新潮流!本書以酪梨和番茄為主,介紹搭配蔬果、五穀雜糧,完美88道繽紛多采無國界蔬食料理,拌、蒸、炒、烤,每一道都是令人驚豔的好滋味,讓我們餐餐健康,日日幸福有活力!
星雲大師與法門寺
星雲大師與法門寺
作者:韓生、韓金科
編者:釋有樂

當地宮的一道道石門被打開後,地下沉睡千年的佛指舍利與大批文物再見天日,輝煌的盛唐氣象頓時映入眾人眼中。考古人員一鏟一鍬小心細緻清理出土的文物 ,試圖一片一片拼回歷史的原貌,解開時間留下的空白。

此書生動呈現文化寶藏的故事,發掘唐文化之美,是法門寺前世今生的記憶之作。
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
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
主編:江燦騰
合著:釋寬謙、侯坤宏、釋昭慧

本書由台灣佛教資深史學者江燦騰博士主編,並與精通臺灣史及近代佛教史的侯教授、推動當代佛教活動的代表人物寬謙法師與昭慧法師兩位教內優秀比丘尼合撰而成,剖析台灣清代竹塹到當代新竹市的跨世紀轉型佛教文化,包含歷史變革、佛寺轉型、建築風格、佛學著作、教育啟蒙等,堪稱是一本有關當代台灣全區佛教信仰藝術化與佛學知識精萃文化縮影的解說書。
幸福的白饅頭
幸福的白饅頭
作者:有敬法師
繪者:溏湘

叢林到底有那些讓人佇足的幸福與魅力?幸福來自一顆簡單、樸實、淡泊、知足、自在的心,本書是有敬法師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於行住坐臥中的體悟,及僧團修道生活的描述。
緣心自在—佛藝・佛意
緣心自在—佛藝・佛意
作者:郭麗娟

本書收錄二十位不同藝術類別的創作者,他們的生命因不同因緣而與佛法交會,繼而在藝術創作中出現佛菩薩法相,透過不同素材「無情說法」,呈現佛教藝術創作的豐富與多樣性,藉莊嚴法相在器世間開展無盡法界,書中詳述他們與佛法初見面時感動與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透過凝鍊文字與彩圖,為人間帶來深切的感動。
◎本書贈送結緣,歡迎來信免費索取◎
我與中華佛寺協會—林蓉芝居士訪談錄
我與中華佛寺協會—林蓉芝居士訪談錄
出版單位:國史館

本書是江燦騰、卓遵宏、侯坤宏、郭麗娟等對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林蓉芝居士進行的口述訪問記錄。林蓉芝居士曾任職臺灣省佛教分會,因鑑於現行寺廟法令不符時代需要,乃投入研究各項相關法律規定,並成立中華佛寺協會。協會成立後,她更積極爭取寺廟法令的修訂,參與宗教立法,以維護寺院應有之權益。據其多年觀察,寺院常見有:人事制度與繼承問題、僧伽醫療與安養保障、建立財務會計制度、都市道場等方面問題。同時,她也肯定比丘尼對臺灣佛教的貢獻;為弘揚正法,中華佛寺協會歷年來曾先後舉辦各種系列講座與活動。
台灣佛教史
台灣佛教史
作者:江燦騰

江燦騰教授長期致力於研究台灣佛教史,其專業早已享譽教界且眾所公認,本書可說是江老師對台灣佛教史的總結,從1662年至1892明清時代傳統出家佛教的制度變革與發展開始、到傳統在家佛教的齋教三派、長達50年的日治時代、戰後的台灣佛教、戒嚴到解嚴台灣佛教的多元發展等,都有非常詳盡且深入的論述,涵蓋多面性調查研究,內容精采充實,紀錄著台灣佛教三百餘年來的發展史,也紀錄著江老師對台灣佛教史的堅持與貢獻。
尊重與關懷—跨宗教談落實心靈淨化座談會實錄
尊重與關懷—跨宗教談落實心靈淨化座談會實錄
出版單位:內政部

內政部民政司舉辦「尊重與關懷-跨宗教談落實心靈淨化系列座談會」,邀請不同宗教人士及專家學者,就教育、文化、政策、信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透過傳播媒體簡述各宗教之教義宗旨,以期釐清信仰的目的,並且共同探討如何發揮宗教教化功能,啟發人人自省、社會更好的宏觀,以提昇心靈淨化、重建倫理道德,倡導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關懷家人也關懷社會的觀念。
◎本書贈送結緣,歡迎來信免費索取◎
TOP 護持捐款